他们已不再变老百度云网盘-百度资源分享
百度云链接:https://pan.baidu.com/s/PrJHGjBbJZpOSIAo7wcRRnf
今年“双11”期间,我国的互联网依然如往年一般热闹,大家耗费了长达一年的等待,或是等来了自己期盼的优惠,或是买到了更有价值的替代品。很多人不知道,在这一天,有一部纪录片在我国的艺联院线低调上映,由于宣传较少,稍显冷清,但其意义却非比寻常,这部电影正是由《指环王》导演彼得·杰克逊执导,耗费长达四年时间制作完成的一战纪录片《他们已不再变老》。
区别于以往我们所能看到的大部分战争片,这部电影并没对战争的意义和战争发展的整体局势做过多着墨,反而是将着眼点放在普通英国士兵身上。导演本人也表示,这部电影对他个人而言有特殊的私人意义,他去做这部电影也寄托着自己的私人情感,他的祖父也曾是一名在一战战场上的士兵,战后去往新西兰,在那里组成家庭,方才让自己全身心地脱离了战场,重拾回自己的生活。最初,帝国战争博物馆向彼得·杰克逊提供约2.3万小时时长的影像资料和约3.3万一战老兵们的采访录音,以期待他能在2018年做出一部用于纪念一战百年的纪录片。
由于祖父自身的经历,彼得·杰克逊很荣幸地接下了这项任务,并开始专注于研究这场突然爆发的战争。在电影里记述了这样一个片段,英德两方的球员们刚打完一场英式橄榄球,餐桌上,两边的球员们还在兴高采烈地庆祝这场比赛,忽然接到消息,英德之间的战争开始了。当时还是青少年的英国球员,后来却去往战场的士兵自述,在那一刻,他们甚至想是否应该在餐桌上就挥刀杀敌,经过短暂地沉默思考后,他们放弃了这一决定,战争是明天的事情,先将今天的晚餐用完再说。
这种心态在今天的我们看来不可思议,但在当时抱有这种心态的英德青少年并不少,因为那是一场突发战争。斐迪南大公在塞尔维亚遇刺,一个月后,一战爆发,欧洲人每天从收听到的广播里了解着迅速扩大的战局,却大都感觉与己无关。直到整个欧洲大陆的战争局势在不断发酵,新闻开始说到英德关系紧起来,有一天,双边终于开战了。少年总是满怀热血,人人都有英雄梦,他们虚报了自己的年纪,争相奔赴战场,心里大都怀着一种,再不战斗就赶不上当英雄了的心情往前线去。出发的时候,大部分人都在想,这场战役或许只须打上几个月,领了军功光荣归家,出发时,所有少年人的脸上都写满盲目的兴奋。
但前线和他们的想象完全是两个世界,瘦弱的少年们穿着不合身的军装和军靴,军官说,没有不合脚的靴子,只有不合适的人。西线战场上,活人越来越少,尸横遍野,蝇虫横飞,老鼠穿梭其间,噬咬着人或牛马的腐肉,行军途中,偶尔还能从战场上捡到两年前的饼干。越是接近正面战场,整个环境中的声音便越发单调,除了枪弹声时不时炸响外,人们几乎不再交流,因为下一个成为流弹目标的人,或许就是自己,死亡的气息笼罩着战场上的每一个人。全片没有宏大的战斗场面,只有这些因卷入战争而普通人在战场上以及战争结束后的日常点滴,这种由电影内容到观影方式都着力于打造沉浸式体会的模式,也叫观众对待这段战争很难不感同身受,毕竟大部分观众,也都是普通人。
为了让故人们经历过的那段历史在人们面前表现得更为鲜活,彼得·杰克逊还力排众议,坚持为底片着色,并佐以3D转码技术,以期让更多观众能更真切地去体验那持续了足足4年的残酷战争。今天我们身处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国与国之间的博弈和势力角逐变得更为频繁,也更复杂,尤其是在今年,中国正承担着多方压力,需要更多的民众支持,也经历着无数突发事件的挑战。大部分普通人每日忙于生活生计,或许也不认为贸易战或是其他局部地区的形势争端与自己有关,这跟那群上战场前懵然无知的青少年们当时的境况挺像。今时今日的信息战舆论战虽然不会像一战那样的热战一样将生存环境变得严酷糟糕,却有可能使得我们的生活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以史为鉴,居安思危,不仅是国家层面应该深入考虑的问题,我们这些普通人,同样也该做好思想上的准备。